编者按:为进一步浓厚校园读书氛围,打造校园读书文化品牌,校园网开设读书专栏“观略”。《魏略》记载,“孔明在荆州,与石广元、徐元直、孟公威俱游学,三人务于精熟,而亮独观其大略。”观略,是对校训的诠释,对隆中精神的传承。欢迎大家传授读书经验、交流读书心得、探讨读书方法、分享读书故事,一起从读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。
前些年曾流行一个段子:网虫说,不要问我从哪里来,我从网上来;不要问我到哪里去,我到网上去。近年来随着手机的普及,又出现一个新的段子:手机控说,不是哥离不开手机,是手机离不开哥。无论是上网,还是刷手机看书,都属于电子阅读,这类阅读只能是一种浅阅读,它同读纸质书刊的深阅读的效果相去甚远。
也许有人会说,电子产品比书籍携带更方便,而且只要你静下心来,同样能深阅读啊!的确,从理论上说,在手机上是可以读柏拉图、黑格尔,也可以读老子、孔子的,只要你用心搜索,经典类书籍是能够从手机网络上找到并阅读的。但实际情况正如上海交通大学江晓原教授所说的那样:究竟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样呢?因为电子阅读是别人主动把阅读内容推送到你面前,这些内容绝大多数是轻松的、娱乐化的,甚至是猎奇的、刺激性的,很少会把柏拉图、黑格尔或老子、孔子这类严肃的内容放在你眼前,也就是说,你会情不自禁地被面前眼花缭乱的信息所牵引,而忘记或无暇去寻找严肃的内容。我除了赞同江晓原教授的看法外,还认为电子阅读有以下弊端:一是网络信息箐芜杂糅。因为写手们大都是将信息即时上传的,尤其是微博、抖音更是如此,平台为抢时间也来不及过滤,以至出现某些不健康甚至错误的信息。二是网络信息大量重复。通常是一条吸引眼球的信息一旦出现,几乎所有网站都会火速转载,本来看一个网站就足够了,但人们往往不甘心,总期望从其他网站获得更多信息,结果发现“天下网文一大抄”,就在这个过程中,你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随着手机流量大量消耗掉了。三是网络信息呈碎片化。网络上的信息大多是碎片化的,其间缺乏严密的逻辑关系,很难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。长期阅读碎片化信息,大脑会因缺乏思考而变得迟钝,从而导致功能退化,严重时甚至出现思维空白。有鉴于此,我们应当尽可能减少依赖手机网络阅读即浅阅读,大力提倡多阅读纸质书刊即深阅读。
阅读纸质书刊之所以被称为深阅读,是因为选择阅读内容的权力在读者手中而不在网络平台,而且纸质书刊能够避免电子阅读的弊端,使人们在阅读中思考,通过阅读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,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。西方著名学者奥德斯丁说过这么一句话:善于摄取营养的人比吃得多的人更健康。浅阅读或许能使人们读得更多更快,但深阅读却能使人们读得更精更从容。当然,利用网络检索查找某些必要的资料信息,是不包含在我们所说的浅阅读之内的。
(作者:湖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、湖北文理学院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、汉江研究院院长 刘玉堂教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