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刘秀系列故事④]厉行节约,俭政光武

作者: 时间:2020-08-14 点击数:

编者按: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,是史学界公认的中国十大名君之一。刘秀在位三十三年,坚持不懈地推行仁政,践行勤政,实行俭政,成就了“光武中兴”的丰功伟业。他直接或间接创造诸如推心置腹、披荆斩棘、疾风知劲草、有志者事竟成、克己奉公、手不释卷等一百多条沿用至今的成语,为中华传统文化贡献了大量优秀基因,为中华民族主流价值观的形成,贡献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学校宣传部、科技处、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联合推出刘秀系列小故事,让大家感受东汉历史的波澜壮阔,体会光武文化的博大精深,进而借鉴历史经验,汲取古人智慧,厚植文化素养,增强文化自信。


光武帝刘秀出身平民,虽然当了皇帝,仍不忘勤俭。他从自己做起,带头厉行节约,反对奢侈。刘秀还把节俭上升为国家制度,使俭政成为与仁政、勤政、廉政并列的治国方略。

光武帝倡行俭政首先采取的措施,就是把自己的个人消费支出大幅度减下来。

“初,光武长于民间,颇达情伪,见稼穑艰难,百姓病害,至天下已定,务用安静。……身衣大练,色无重彩,耳不听郑卫之音,手不持珠玉之玩,宫房无私爱,左右无偏恩”。

——《后汉书·循吏列传》

以上《后汉书》记载是说,光武帝出身平民,知道耕田种地的艰难和老百姓的疾苦,因此非常节俭,身穿粗布做成的衣服,服饰没有华丽的色彩,不听格调低下的诸如郑国、卫国的靡靡之音,不把玩欣赏珠宝玉石等玩物。这里的“重”字读作“chóng”,是“重复”和“再”的意思。“重彩”是指多次印染着色、多重色彩的服装。在距今近二千年的东汉时期,人们主要用天然植物和矿物进行服装染色,不仅获取染料十分不易,而且印染过程工艺复杂、耗时费力。因此,制作一件染印多种色彩的服装,成本极高。刘秀为了节俭,主动放弃华装丽服。以小见大,从这个小小的着装细节,我们可以看到光武帝为国节省的良苦用心。

另据记载,“建武十三年,异国有献名马者,日行千里,又进宝剑,贾兼百金,诏以马驾鼓车,剑赐骑士。”建武十三年(公元37年),有别的国家给光武帝献来名马,日行千里;又有国家给他送来宝剑,价值百金。光武帝下诏,把千里马送给皇家卫队用来驾驶鼓车,把宝剑送给骑士用于上阵杀敌。光武帝对别人送给他的礼物,不私存私用,而是贡献给国家,不浪费,不闲置,让物有所用,物为国用。

东汉王朝建立之初,光武帝就下令:“损上林御之官,废骋望弋猎之事”(见《后汉书)•循吏列传》)。也就是缩减上林苑专门为皇家游乐服务的官员,废除皇帝及朝廷游猎的制度安排。上林苑,是皇家御游园,始建于秦王朝始皇时期,西汉武帝时进一步扩建,周围长宽一度达到三百多里。光武帝不贪图享乐,首先压减上林苑官员规模,进而从根本上废除“弋猎之事”,为皇帝本人、为朝廷减少游乐性开支提供了制度性保障。

皇帝这样节衣缩食,臣子们自然争相紧跟,上行下效,以俭为荣。很快,在东汉初年的皇朝内外、全国上下,厉行节约已蔚然成风。


(作者:湖北文理学院刘秀研究所客座教授 赵正鹏)

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·汉江研究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