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,是史学界公认的中国十大名君之一。刘秀在位三十三年,坚持不懈地推行仁政,践行勤政,实行俭政,成就了“光武中兴”的丰功伟业。他直接或间接创造诸如推心置腹、披荆斩棘、疾风知劲草、有志者事竟成、克己奉公、手不释卷等一百多条沿用至今的成语,为中华传统文化贡献了大量优秀基因,为中华民族主流价值观的形成,贡献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学校宣传部、科技处、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联合推出刘秀系列小故事,让大家感受东汉历史的波澜壮阔,体会光武文化的博大精深,进而借鉴历史经验,汲取古人智慧,厚植文化素养,增强文化自信。
在强力肃贪的同时,光武帝加大引导和教化的力度,双管齐下,确保东汉王朝上下清廉。
第一,以身作则,以上率下。光武帝从自己做起,带头厉行节约,以俭养廉,严格执法,崇法护廉,宽以纳谏,纠错守廉,为朝廷上下树立了榜样。
第二,褒奖廉吏,示范引领。光武帝树立了两个廉政典型,一个是束身自修的卓茂,一个是克己奉公的祭遵。乃下诏曰:“前密县令卓茂,束身自修,执节淳固,诚能为人所不能为。夫名冠天下,当受天下重赏。……今以茂为太傅,封褒德侯,食邑二千户,赐几杖车马,衣一袭,絮五百斤。(《后汉书•卓鲁魏刘列传》)”
东汉政权建立之初,百废待兴,光武帝政务繁忙,日理万机。但他首先想到的是战乱后传统文化的回归,他要找典型,树标杆,为王朝政风纯正打好基础。他发现前密县县令卓茂能够严格约束自己,为官清正,坚守节操,就在登基不久到河阳县召见了卓茂。光武帝下诏对卓茂大加赞扬,而且予以重赏,封卓茂为太傅、褒德侯,食邑二千户。
征虏将军祭遵,严格要求自己,一心一意为公,无私奉献,尽心竭力为朝廷为百姓做事。得到赏赐,全部分给下属,自己家无私财,衣食十分简单,他的夫人也“裳不加缘”。他带病坚守阵地,最后病死在收复蜀地的前线。祭遵克己奉公,品德高尚,光武帝非常器重他。祭遵去世后,光武帝身穿素服,亲临墓地,为其送葬。此后很长时间,光武帝还念念不忘祭遵,常常感叹:怎么才能再得到祭遵这样克己奉公的大臣呀!
光武帝用典型引领的办法,让官员们看到皇帝的评价标准和用人导向,引导他们见贤思齐,一心向廉,从而在朝廷上下、皇宫内外形成以廉为荣的官风政风。
第三,时时告诫,警示促廉。建国之后,刘秀开始大封功臣。但光武帝在封赏之前,总是提醒告诫在先。他告诫开国功臣们说,你们功业远大,如果想把你们的荣耀、地位、封地传给你们的子子孙孙,就要“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,战战栗栗,日慎一日”。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,这就是光武帝对功臣们的要求。
在派使者给功臣们送去印章和绶带时,光武帝又一次谆谆叮嘱:“在上不骄,高而不危;制节谨度,满而不溢”,再一次要求他们“敬之戒之”。光武帝这样反复提醒,反复告诫,可谓是苦口婆心,用心良苦!
纵观光武一朝,开国功臣们大都能够平安着陆,安度晩年。个中原因,一方面得益于光武帝厚待功臣,而更重要的则是功臣们在光武帝提醒警示之下,大都能够严守法纪,束身自律,为自己赢得了“高而不危,满而不溢”的完美人生。
光武帝导向促廉,也为后世留下了三个成语,那就是“束身自修”“克己奉公”“日慎一日”。
(作者:湖北文理学院刘秀研究所客座教授 赵正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