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秀系列故事①】柔治天下 仁政光武

作者: 时间:2020-07-14 点击数:

编者按: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,是史学界公认的中国十大名君之一。刘秀在位三十三年,坚持不懈地推行仁政,践行勤政,实行俭政,崇儒重教,知人善用,成就了“光武中兴”的丰功伟业。他直接或间接创造诸如推心置腹、披荆斩棘、疾风知劲草、有志者事竟成、克己奉公、手不释卷等一百多条沿用至今的成语,为中华传统文化贡献了大量优秀基因,为中华民族主流价值观的形成贡献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学校宣传部、科技处、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联合邀请学校刘秀研究所客座教授赵正鹏撰稿,推出刘秀系列小故事,让大家感受东汉历史的波澜壮阔,体会光武文化的博大精深,进而借鉴历史经验,汲取古人智慧,厚植文化素养,增强文化自信。

 

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,是我们的襄阳老乡。公元23年,他从枣阳起兵,跨牛举义,反莽复汉。建立东汉王朝后,他推行仁政,柔治天下,成就了光武中兴的历史伟绩。

推行仁政,是光武帝刘秀的执政理念。建武十七年(公元41年)冬天,刘秀又一次回到家乡枣阳。在家乡,他亲自到田间地头,查看农业收成。还大摆筵席,招待父老乡亲。席间,几位婶娘兴致很高,多喝了几杯,她们带着醉意拉家常说:文叔(刘秀字)小时候为人谨厚,与人交往情意亲切,温和正直。想不到现在竟能当皇帝。光武帝听了,哈哈大笑说:吾理天下,亦欲以柔道行之。其实,在此之前,刘秀就曾下达诏令:天地之性人为贵,其杀奴婢,不得减罪。东汉时期,虽然总体上看社会形态已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,但买卖、滥杀奴婢的现象还十分常见,而且在法理和社会心理上,得到普遍认同。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,光武帝确立以人为贵、仁治天下的执政理念,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胆识。

推行仁政,是光武帝刘秀的经济政策。据《资治通鉴》记载,建武六年(公元30年),光武帝诏令全国:改十一之税三十税一。从此全国老百姓从过去的收入十元钱向国家交一元钱的税,变为收入三十元交一元钱的税,赋税负担大大下降。当时,光武帝正在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,在军费居高不下,国家百废待兴,朝廷急需财力支撑的情况下,下决心减轻百姓负担,真正体现了光武帝仁治天下的为民情怀。

推行仁政,是光武帝刘秀的治国方略。在社会管理上,光武帝坚持公平公正的民本思想,多次下诏,对鳏、寡、孤独及老年人、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予以救助。

建武六年(公元30年),光武帝诏告全国:往岁水旱蝗虫为灾,谷价腾跃,人用困乏。朕惟百姓无以自赡,恻然愍之。其命郡国有谷者,给禀高年、鳏、寡、孤、独及笃癃、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,如律。二千石勉加循抚,无令失职。意思是说,去年遭受水灾、旱灾、蝗灾,谷价飞涨,民用物品匮乏。朕考虑到百姓没有什么养活自己,忧伤而怜悯他们。现在命令郡国存有粮食的,将粮食分给老人和鳏、寡、孤、独的人,分给残疾人以及无家可归贫困不能生存的,遵照汉律办理,二千石官员要尽力安抚百姓,不能让百姓无法正常生活。

建武二十二年(公元46年)发生大地震,南阳郡尤其严重。光武帝采取了多种办法,全力救济灾区民众。一是下诏罪已,承担责任。二是全力搜寻幸存者和死者遗体。由官府出钱雇人,全力搜寻幸存者。被压在断壁残垣之下、而家人体弱不能收拾者,由官府雇人寻找死去的人。三是减免灾区税赋。命令南阳郡不再催收当年的田租和柴草。对灾区应交人头税和拖欠田租而房屋遭到严重损坏的人家,不再收取税赋和田租。四是拨出专款,安葬死难者。赐给郡中居民被压死的人丧葬费,每人三千元。五是宽法减刑,赦免罪犯。采取这些措施,赈民救灾,进一步落实了仁政理念,温暖和争取了民心,稳定了东汉政权。

 

(作者:湖北文理学院刘秀研究所客座教授 赵正鹏)

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·汉江研究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