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刘秀系列故事⑥] 压缩公共经费 朝廷带头节支

作者: 时间:2020-09-14 点击数:

 

编者按: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,是史学界公认的中国十大名君之一。刘秀在位三十三年,坚持不懈地推行仁政,践行勤政,实行俭政,成就了“光武中兴”的丰功伟业。他直接或间接创造诸如推心置腹、披荆斩棘、疾风知劲草、有志者事竟成、克己奉公、手不释卷等一百多条沿用至今的成语,为中华传统文化贡献了大量优秀基因,为中华民族主流价值观的形成,贡献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学校宣传部、科技处、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联合推出刘秀系列小故事,让大家感受东汉历史的波澜壮阔,体会光武文化的博大精深,进而借鉴历史经验,汲取古人智慧,厚植文化素养,增强文化自信。


光武帝倡行厉行节约的另一个突破口,是坚决压缩朝廷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公共经费开支。

一是节简文书,小处着眼。据《后汉书·循吏列传》记载,光武帝对朝廷文书起草运转,提出了具体和操作性极强的节支要求:“其手书赐方囯者,皆一札十行,细书成文。勤约之风,行于上下。”凡是皇帝亲笔手书下达到地方郡县或侯国的文书,都要以细小的字体书写,以至于“一札十行”。勤俭节约的风气盛行于朝廷上下。这一举措在今天看来好像没什么大不了,不值一提。但在东汉前期,还没有纸张,书写主要靠竹简、丝帛等材料,政府行文尽量节约书写材料,就显得十分必要。

二是精简机构,减人减支。光武帝在建武六年(公元30年)下达诏书:“今百姓遭难,户口耗少,而县官吏职所置尚繁,其令司隶、州牧各实其部,省减吏员。”据《后汉书》记载:“于是条奏并四百馀县,吏职减损,十置其一。”也就是说,光武帝根据东汉初年因战乱户数、人口大量减少的实际情况,下令精简政府机构,一下子裁减、合并了四百多个县。地方官吏职数设置,更是大幅度减少,在原来基础上,十个官员职数只保留一个。机构精简的力度之大,前所未有。机构精简、官员减少最直接的好处,就是政府公共费用支出的大幅度下降:省职节费,“数以亿计”。

三是严禁地方向朝廷进贡。光武帝下诏严禁地方向朝廷“进贡”,要求“异味不得有所献御”(异常的美味不得进献给朝廷)。他认为,向朝廷进献美味,不仅白白浪费饲养费用,还要在运输过程中,耗费沿途官民人力物力,劳民伤财。因此,严令“太官勿复受”。

东汉以前,皇帝接受各郡、封国以至于高丽、倭奴等属国的进贡,已成定制和惯例。光武帝勇于打破陈规,从朝廷做起,率先“俭”起来,展现了为国为民厉行节约的大气魄。


(作者:湖北文理学院刘秀研究所客座教授 赵正鹏)

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·汉江研究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