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刘秀系列故事⑦] 克勤克俭 以身作则

作者: 时间:2020-10-03 点击数:

编者按: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,是史学界公认的中国十大名君之一。刘秀在位三十三年,坚持不懈地推行仁政,践行勤政,实行俭政,成就了“光武中兴”的丰功伟业。他直接或间接创造诸如推心置腹、披荆斩棘、疾风知劲草、有志者事竟成、克己奉公、手不释卷等一百多条沿用至今的成语,为中华传统文化贡献了大量优秀基因,为中华民族主流价值观的形成,贡献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学校宣传部、科技处、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联合推出刘秀系列小故事,让大家感受东汉历史的波澜壮阔,体会光武文化的博大精深,进而借鉴历史经验,汲取古人智慧,厚植文化素养,增强文化自信。


光武帝还把厉行节约的“矛头”,对准了后宫和自己的丧葬安排,以自己在这两方面的节俭,引导朝廷和各级官员践行俭政。

一方面,光武帝强力精简后宫。民间传说皇帝有三宫、六院、七十二嫔妃,其实这绝非笑谈。据史书记载,在东汉之前的许多朝代,后宫规模都已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。如《旧唐书·皇后纪》记载:“自武、元之后,世增淫费,至乃掖庭三千,增级十四。”就是说自西汉武帝、元帝之后,淫乐的费用不断增加,后宫嫔妃达到三千人,其等级多达十四级。历史学家潘国基先生在其所著的《秦汉史话》中写道:“西汉成帝以好色闻名,生活极其糜烂。当时皇室随汉武帝旧制,后宫女子不计其数。”

光武帝执政之后,深感后宫嫔妃制度积弊甚多,尤其是奢靡之风必须着力革除。“及光武中兴,斫雕为朴,六宫称号,唯皇后、贵人。贵人金印紫绶,奉不过粟数十斛”(见《后汉书·皇后纪》)。光武帝以减人、减级、减薪为突破口,大幅度减少后宫人数和层级,大幅度削减后宫开支。当然,精简后宫还收到了另外一个政治效果,那就是大大减少了因为后宫嫔妃增加而增多的小舅子、小姨子等外戚关系,为减少前朝的宫廷矛盾、降低外戚干政的风险,创造了前提条件。

另一方面,光武帝还把厉行节约用到了自己的丧葬上,以实际行动在全社会倡导薄葬之风。建武二十六年(公元50年),光武帝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。“将作大匠窦融上言园陵广袤,无虑所用。”而光武帝明确要求自己的陵园占地不能过大,最多二、三顷,也不能封土为山,随葬品只能用“陶人瓦器、木车茅马”(见《后汉书•光武帝纪》)。

中元二年(公元57年),光武帝病逝于洛阳皇宫,死前他留下遗诏:“……务从约省。刺史、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,无遣吏及因邮奏。”不仅严令州、郡等高级官员不得离开城郭到京城奔丧,而且连派遣下属官吏或通过驿站奉奏致唁,也不允许。“务从约省”,几近苛刻。

时至今日,光武帝的坟墓还矗立在河南省洛阳孟津小浪底附近,墓地广植松柏,远远望去,千古明君静静地躺在那里。他的坟墓历经近两千年仍完好无损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,可能就是连盗墓贼也知道这位薄葬自己的君王,在陵墓中根本没有埋下值钱的东西,而不屑盗挖。


(作者:湖北文理学院刘秀研究所客座教授 赵正鹏)

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·汉江研究院